日化产品大致可分为个人护理产品、化妆品、家居护理用品三大类,今年一季度,在化妆品企业的带动下,日化板块表现亮眼,业绩增速达38.01%。而近年来,本土日化企业存在着品牌老化、竞争乏力等诸多问题。日化企业是怎么去面对的呢?为了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,他们又都做了哪些尝试呢?
日化板块:一季度业绩增速表现亮眼
今年一季度,申万化学日用产品指数上涨3.25%。2017年,日化板块共实现营收155.75亿元,同比增长26.56%,较2016年13.80%的增速上升明显;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.33亿元,同比增长 24.28%,板块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4.67%。
天风证券商业与社服行业高级分析师 张璐芳:我们看到以化妆品公司为代表的日化板块一季度表现较优,原因一方面在于消费升级带动行业保持较快增长,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显示,今年三月化妆品限额以上的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22.7%,这已经是化妆品行业连续第11个月保持双位数的增长,所以板块出现了明显的上行的表现。
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渠道策略总监 亓战友:去年的话其实从集团利润来讲的话增长了30%,今年一季度还是继续保持这个高增长,大概是在29.56%这个样子,现在一直保持高速的一个增长这样一个阶段。
2017年被业内称为本土日化企业上市年,拉芳家化、珀莱雅、“蒂花之秀”母公司名臣健康相继登陆主板,御家汇今年初也在创业板上市。市场人士认为,上市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,不少国内化妆品公司上市后,仍然面临着业绩或者净利润下滑的境遇,这令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这个行业保持谨慎态度。此外,尽管上市之后,本土日化企业获得了更多资金的支持,看上去似乎有了更多的机会,但与外资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,在技术、人才、管理等方面,需要持续的努力。
天风证券商业与社服行业高级分析师 张璐芳:目前已有多家公司陆续上市,意味着我国日化行业未来将有机会走上品牌化的道路,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提高,包括品牌知名度 自主研发能力以及通过收购不断拓展产品和品牌矩阵等等方面,当然也就意味着未来我国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。那未来的竞争我们认为主要将表现在三个方面,首先是对于增量市场的争夺,也就包括了三四线城市,以及农村日益崛起的需求,而其次的话是关于年轻人的争夺,第三方面则是在研发新产品方面的竞争。
从一货难求到产能过剩 国产日化如何重现辉煌
拉芳家化位于广东汕头,负责人告诉记者,2001年公司成立后的六年间,拉芳的业绩曾迅速扩张了85倍,销售十分火爆。
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曹海磊:我们在那个年代几乎可以讲,对于渠道商来讲的话,拉芳的产品是一货难求的。就是能够做到拉芳的代理的话,对他们来讲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,所以那个时候在渠道的经销商也好,或者批发商也好,手上有拉芳的货就等于现金。
曹海磊回忆说,2005年前后整个国产日化行业还属于传统渠道时代,消费还是以满足基本需求为目的。而在那之后,伴随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和对外竞争的加剧,国产日化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,有些红极一时的国产日化品牌甚至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。
广东省日化商会执行会长 余雪玲:十年前的话,我们可能还更多的模仿比较多,就是因为这个是舶来品,所以企业会追风 就是国外的,那么这几年企业在加大力度研发,所以创新还是有一些,但当然我们说整个研发来说,我们还是有一些距离。
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勤发:技术研发对我们公司来讲,是企业的生命,所以我们必须从质量技术突破,才能生存下来,一样的产品 同质化,消费者用起来,没有感觉你产品好到哪里去,那你肯定生存不下来。
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、最早对外放开的行业之一,日化行业曾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化行业。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、研发能力跟不上,这些问题曾让本土日化企业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日渐式微。而眼下,行业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,是盲目跟风带来的产能过剩。
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曹海磊:我想目前应该讲对整个行业来讲,最困难的就是无序竞争,是产能过剩所带来的这种,价格的这种低廉的,品质的这种问题依然存在,我们应该要避免价格战,而是要用良币去驱使劣币的离场,然后使得整个市场,能够有一个良性的环境下,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出品牌来。
加大研发力度 国产日化逐步崛起
眼前的这台仪器叫做“头发动态梳理仪”,它可以模拟洗发水在使用过程中的柔顺性和易梳理性,负责人告诉记者,他们收集了市面上几乎所有品牌的洗发水进行测试,记录头发在冲水前、冲水中、干燥后的各项数据,形成量化指标。
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总监 张太军:所获得的这样一个数据的曲线,我们就可以筛选,什么样的原料是对我们的头发梳理是有帮助的,什么样的原料对我们头发的帮助是比较小的,我们应该淘汰掉,所以这样子通过不断优化,我们的配方就越来越接近于完美,这样一种状态。
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好的产品配方有时甚至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进行研发,上市之后还要不断进行调整、升级。而除了不断优化产品配方外,对质量的把控也是日化企业关注的重点。
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体系负责人 洪胜保:我们产品当中有一个,叫菌落总数的这个指标,国家标准目前是小于1000,但是我们现在控制的都是基本上 未检出,或者小于10这个水平。
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潮南工厂生产部经理 张作彬:我们在每瓶产品,都有一个二维码的身份证,这个二维码,它会体现我们产品的生产车间,原料的使用,包括我们生产的车间 操作人,包括生产的时间,还有发货的信息。
国货风潮回归 高品质日化产品受青睐
谢贤玉负责的化妆品柜台,每个月有十几万的营业流水,她告诉记者,在这工作的几年间,明显感觉到顾客消费心理的变化。
深圳天虹百货坂田店珀莱雅专柜店长 谢贤玉:其实每个消费者都有心理变化的,因为他购买产品,首先担心的是品质,然后是有没有效果,现在很多用国外品牌的消费者,也慢慢转化为用国内品牌了,销量的话我们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。
消费者:价格中性,不要太高了太贵了。
消费者:我感觉哪里生产的无所谓,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。
同样从事日化行业多年的钟颖,有自己的生产研发团队。她认为,相对于价格敏感度,眼下国内的消费者更追求产品的品质。以前她们的产品每年有六成出口到海外,而如今,八成以上的产品都是在国内销售。
深圳丽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钟颖: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的年营业额,也是从五年前开始,从八位数增长到九位数,增长最快的速度,就是有时候一个单品,一个月就要出几十万瓶,如果一个系列加起来的话,基本上就是一百多万瓶。
对品质的追求正成为国内日化行业的主流。事实上,身处全球日化行业第一梯队的外资企业,如宝洁、欧莱雅、联合利华等的崛起,都是在各个细分领域发力,从包装、配方等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余雪玲 广东省日化商会执行会长:要加大对消费者的研究,这方面我们还是不够,第二个就是我们国家,同步发展的一些包装企业也要起来,因为我们的包装确实还没有跟上,我们的模具各方面这些发展要跟上,就整个产业链都要跟上去,那么这个行业就可以起来了。
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7年全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262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2%。其中,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2514亿元,同比增长13.5%。
广东蕾琪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庆城:中国目前平均的彩妆每年人消费量,应该还不到十块人民币,在发达国家的话,现在人均消费都达到每年40多美金,所以未来中国的彩妆,应该消费是很大的。我们从原来比较粗犷式的生产方法,我们接下来会加快转型,会转向更加高端的产品。
(稿件来源:央视财经频道《交易时间》)